书介 | 马亮:把手脚弄脏,把理论写在中国的大地上

时间:2021-10-10    来源:    浏览量:

荐书者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创新、数字治理和绩效管理。

书本

中国如何跳出贫困陷阱

(简体版即出,敬请期待)

作者:[美]洪源远

译者:马亮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9

定价: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108063755

访谈

您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什么呢?

这本书站在中国之外的视角,向国际读者去介绍中国经验,更多地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的历程,讲述了中国作为穷国变成富国的过程。我觉得这本书的亮点有如下三点:

1.这本书讲好了中国故事

对“讲好中国故事”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是讲好中国的故事,二是讲好的中国故事。目前大多数人的理解偏向第二种,但我们真正希望的是讲好中国的故事,而不是讲好的中国的故事。而这,恰恰是此书的优点所在。

我认为,一个真实的中国,正反两方面的中国,才是我们应该同别人,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讲的。(中国)已经走到了一个(其他发展中国家)可能难以企及的高度。我认为,这个时候只讲做得光彩的事可能引起误导。比如我们,作为优秀的人民大学的学生,如果只和别人说你的光辉形象,我们自己也不会相信。我们肯定有一些掉过的坑、走过的弯路,或者不可原谅的错误。我们把自己包装成模范学生,人家就可能觉得我达不到、做不了,而实际上呢?我们自己也不是这么做的。

所以这本书恰恰采用了我们应该重视的一种叙事方式、叙事风格、叙事角度,讲好了中国故事。在向国际读者讲中国经验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讲(中国)是怎样从跟其他国家一样贫穷落后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可能有很多做法是现在看来难以回首、不愿意被别人发现的,但正是这些做法让可能成为可能。这就启发我们,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换位思考,包括需要坦诚地回溯过去。反过来讲,我们在进行国际沟通与交流、传播的时候,也需要有这样一个视角。

2.这本书揭示了普适规律

这本书着重强调了一个观点:有什么用什么。比如,福建有华侨,那就引进华侨的资源;柬埔寨有纺织业,那就用纺织业。通过对发达国家和中国发展史的研究,作者认为,每一个国家都能发展起来,关键便在于,你能不能利用好当下所拥有的资源禀赋。

现在我们特别强调中国特色,而忽视了讲述普遍规律。其实越强调中国特色,就意味着说中国跟别的国家不一样,那别的国家怎么学习?就好像说,你是天才,别人就觉得(你跟我们不一样,没法学习)。你应该说你跟别人都一样,但你选的路是对的,那这条路才有可复制性。这对我启发很大,这告诉我,我们应该平衡好中国特色与普适规律的关系。如此,别人才会觉得,你讲的东西跟他有关系,对他有启发。

我觉得,从这个方面(讲),这本书弥足珍贵。

3.实地调研与访谈的研究范式

你们如果看这本书,会发现,他做了应该有上千人次的访谈,去过的城市,包括他的研究助理去过的这些城市都有上百个,进行了大量的调研。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别众多,要得出一个普遍规律是有难度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又要以小见大,所以这本书写出来很不容易。

换句话说,对每一个研究中国的人,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来讲,其实都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把手弄脏,把脚弄脏的精神——这意味着你要到田野上、到现场去。像这样(在书桌上敲键盘搞研究),手脚肯定是不会脏的。

所以要理解中国这样一个巨无霸、多面体、不断变化且是快速变化(的国家),作者的这种研究方式是非常可取的。(不像)有些人,可能会很讨巧地去选择一个很窄的问题,然后用一些现成的数据,在办公室里就写出来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所以说,实践出真知,只有调研才有这种入木三分的洞见。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给您带来了哪些启发呢?

首先,我们能够从这本书中学习非中国大陆作者看待中国的视角、对中国的理解、提出的新颖概念。有时候不是置身事内的人对这件事看得最清楚,而恰恰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由外而内的人反而更容易“一语惊醒梦中人”。例如,为什么白纸黑字的文件需要解读?应该怎样解读?作者对此便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分类体系,产生了一些有意思的概念。

其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反思如何理解中国政府的行为,从更宏大、更长视角的、更有国际沟通潜力的方式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发现规律、向政府提出建议,更重要的是向其他国家介绍中国经验,尤其是“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比如中国精准扶贫的成功,我们不能只说到“党的引领”,因为其他国家根本没有这个体系,我们要去看其中具体的、普遍的意义。

最后,我们可以学习这本书的研究方式,即脚踏实地地进行调研、“把手弄脏”式的接触现实、刻画现实,而不是仅仅靠几百份问卷、用所谓“规范”、“标准”的做法去证明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结论。20年前许多社会问题都是大学生调研出来的,而现在大学生往往是当媒体等发现了问题后再去关注;再如现在的“大创”、“小创”,作品往往精致却不能给人以很强的“冲击感”,缺乏这个年龄应当有的棱角,变得“老态龙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做有影响力、有冲击力的研究,不把这些当作为了达成具体目标而完成的作业,而是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去产生社会影响力,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东西。我们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特色的大学,更强调传承和情怀,因此在这方面我们更应该做出一些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东西。

您对阅读这本书有什么建议?

阅读这本书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涉及我们现在所强调的复杂性理论。我们所认识到的社会和社会变迁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它不是线性的,不是单方向的。所以尽管这本书的主线条清晰,但是你深入去看的时候,容易陷入到一些细节之中,然后就回不到更高的宏观层面去看这个问题。这是需要注意的。


上一篇:明德书介 | 李光伟:我与历史有个约会
下一篇:明德书院启学季 · 走进学院|本周活动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