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书院2023-2024学年《明德人文导学》课程回顾

时间:2024-07-07    来源:    浏览量:

明德书院逐步健全与学院、学科、专业协同机制,统筹通识课、公共课、部类共同课、实习实践课等课程建设,打造适应学生个性化培养需要的书院特色课程和学科融合性课程。书院特色课程《明德人文导学》列入学校“金课”建设,开进中学校园。

《明德人文导学》旨在帮助学生培育人文专业素养,形成关于人文学科纵向发展与横向拓展的认知。本课程由文学、史学、哲学、国学、艺术等12个方面的专题所构成,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既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又讲解人文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以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学术思想。

考古学:如何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

image.png

主讲人:李梅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考古,著有《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魏晋南北朝》、《魏晋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等专著。

世界史:伊丽莎白一世的假面

image.png

主讲人:杜宣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学学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宗教改革与近代早期研究硕士,英国约克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英国近代史、英国国家档案与古文献学。出版《女王之死: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权力政治(1568-1590)》等著作。

历史学:时空中的旅人

image.png

主讲人:姜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中国学术史、思想史、公共史学,出版《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中国现代历史叙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在清末的实践》《从“新史学”到“新汉学”——清末民初文史之学发展历程研究》等著作。

比较文学:作为跨文化议题的“吉尔伽美什”

image.png

主讲人:赵倞,中国人民大学及意大利罗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曾任芝加哥大学博士后研究学者,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出版中英文专著三部,在重要刊物发表中英文研究论文多篇;研究领域为:比较诗学、西方文学理论、古典学及语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从“沿波讨源”和“神与物游”谈起

image.png

主讲人:徐楠,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2006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长期从事有关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教学与研究,曾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中国人民大学课外教学优秀奖”等荣誉。

中国现代文学:“文学”何以“现代”?

image.png

主讲人:宋声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出版学术专著《民初作为方法——文学革命新论》,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第四届王瑶学术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西方哲学:那些至关重要的追问

image.png

主讲人:田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哲学博士;曾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赛门弗雷泽大学合同讲师。研究兴趣为行动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著有《理解集体责任》一书。

中国哲学:从儒道关系说起

image.png

主讲人:曹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先秦秦汉哲学、道家哲学、诸子学。

国学导论:群经之首——《周易》

image.png

主讲人:辛亚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易学哲学;博士论文《张载易学研究》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出版专著二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民族学导论:丝绸之路的昨天与今天

image.png

主讲人:黄维忠,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主编,研究领域为藏学、敦煌学,侧重吐蕃史、汉藏文化交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吐蕃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出版有《8-9世纪藏文发愿文研究以敦煌藏文发愿文为中心》等论著。

中国艺术史导论:材料、方法与议题

image.png

主讲人:张建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艺术史、敦煌艺术、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出版《汉唐美术空间表现研究——以敦煌壁画为中心》《枕带林泉一苏州园林之宅园关系研究》等著作。

艺术传播导论:全媒体时代的艺术生产与传播

image.png

主讲人:顾亚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首都战略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学术兼职有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人才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等。主持国家首批一流课程《光媒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


编辑|吴梦阳


上一篇:“探闽北古道,寻千载文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学团赴闽北开展田野考察活动
下一篇:2024级人文大类培养方案部类核心新建课程研讨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