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互鉴(五)历史:秦汉与罗马的地方治理有何不同?

时间:2025-03-20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浏览量:

当沉睡地下的竹简与官印封泥在考古学家的指尖苏醒,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从支离的碎片中复活,呈现为鲜活的历史图景。借助出土文献垒砌而成的“观测台”,我们既能纵览中原大地上如何经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又可远眺地中海沿岸的元老院法令怎样编织行省治理的经纬。长安城的晨钟与罗马广场的日晷遥相呼应,两种古代文明治理智慧的对话跨过遥远的距离,打破千年的沉默。这种跨越文明的对照,不仅让沉睡的竹简与斑驳的石碑产生超越时空的共振,更为解码中国政治文明的基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当我们以世界的维度丈量秦汉,就能够发现简牍之上古老的治理智慧正在人类政治文明的星图上闪烁出独有的光芒。

在本课程的第五讲中,我们将与孙闻博老师一起感受秦汉郡县与罗马行省的治理交响,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智慧。

教师简介

孙闻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魏晋史、出土文献、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史。在《历史研究》《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秦汉军制演变史稿》《初并天下:秦君主集权研究》等。

内容简介

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基本内容。先秦秦汉经历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重大历史变动,官僚制兴起又存在一个禄秩序列由低而高的纵向伸展。由于出土文献的大量发现,开展地方行政与基层治理的探讨,不仅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了全新的条件。立足中外文明互鉴、特别是秦汉与罗马地方治理的比较,这有助于重新理解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原初形态与制度特征,进而增益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认识。

课程信息

时间:3月21日(周五)16:00-17:30

地点:立德楼603

预习文献

1.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227—230页。

2.刘家和主编:《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第一编第二节“四”(郑殿华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43—169页。



文案 |金一舟 郭可心

海报 |媒体与信息中心 王圣涵

排版| 媒体与信息中心 樊颖


上一篇:中西文明互鉴(六)经济:《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
下一篇:明德书院“求是学术”品牌研究项目宣讲会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