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学季 明德人文导学(六)考古学导论:重建过去何以可能

时间:2022-11-01    来源:    浏览量:


导语:历史是过去吹来的风,复命,长荣。古往今来,人类不曾停止回望过去,探寻源头。这种执着的追求不仅仅源于对祖先的敬意与缅怀,也来源于人类对于真实过去的好奇以及重建历史的渴望。是以,一代代考古人薪火相传,让一件件文物苏醒过来讲出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的目光穿透时间的迷雾落得更远。

所谓人类的童年,就是几千年前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样子。随着技术条件的改善,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刻都更加接近历史真相,更加有信心重建历史,看清几千年前的那一方天地之间的世事变迁。本周五(11月4日)就让我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感受考古学的魅力和考古人的求索,见证重建过去的可能性。


教师简介:

教师简介: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1972年生,湖北嘉鱼人。1993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199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98年赴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随“新考古学”泰斗路易斯·宾福德攻读博士,200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石器分析等。著有《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第16届文津图书奖)、《思考考古》(全国优秀文化遗产类图书)、《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中国好书榜月度好书)等;发表《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范式与范式变迁》(中国历史研究院评“2019年十篇优秀历史学论文”)等论文一百余篇;译有专著四种。


讲座信息:

时间:11月4日(星期五)14:00-15:30

地点:教学一楼1602

线上腾讯会议:838-1749-1147


讲座简介: 考古学是一门通过物质遗存来研究人类过去的学问,但是物质遗存不会自己说话,考古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让实物遗存讲话。由此,考古学的工作一方面像侦探一样,要重建已经消失的历史真实;另一方面,考古学家还需要充分理解物质遗存背后的意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考古学研究超过99%人类历史,同时,通过实物遗存研究,考古学的视角延伸到了现在与未来。走进考古学,让我们探寻远古的奥秘。欣赏考古学,让我们体会诗意的人生。


结尾:日月轮转,白云苍狗,世事易变。不变的是代代考古人挥起的手铲,叩问历史,叩问从前。一件件出土的器皿,一卷卷修复的帛书,让我们在祖先的创造里,寻找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答案。

本次讲座期待大家的到来!

文案|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 王雨晗


上一篇:启学季 明德视界·御稻原乡收割体验活动回顾
下一篇:启学季 第一期“晨读”活动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