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视界丨“漫步中轴·寻迹北海”活动回顾
时间:2024-01-22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浏览量:
前 言
城市是文化生成与发展的空间载体,是可触摸的历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
北京城作为世界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其气魄之大举世无匹。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充分展现了历史中国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瑰丽想象与伟大创造。北海作为中轴线核心保护区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屹立于城市之中,见证着北京城从古代中国王朝的都城到新时代政治文化创新之都的历史变迁。
2024年1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2023级强基计划历史学班举行“漫步中轴·寻迹北海”活动,师生以北海公园为课堂,同上一节“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课”,了解北海从皇家禁苑到人民公园的演变历程,走进北京中轴线传承百年的历史文化,感悟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守护历史文脉的重要意义,为成长为具有厚重专业知识与现代化前沿视野的历史学人才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核心能力训练。
讲座领学:民国北海公园的营造、书写与想象
班级辅导员刘洪昌以“北海公园的营造、书写和想象”为主题进行专题分享,带领同学们了解了行前的必备知识,为本次活动进行预热。分享围绕20世纪初期北海公园的实物空间与文化空间生成和塑造的过程,探究这一地理区域如何成为今日之“北海”。刘洪昌首先通过奏折等档案材料以及报纸关于京师公园的报导和评论,考察了清末新政时期官方与社会群体对于公园这种新型公共装置的认识与态度;通过对京都市政工所《市政公报》文本的解读,以及对不同时期北京市地图的对比,他带领同学们一起探析了北洋政府初期对北京公园建设的定位与总体规划;通过对北海开放前夕袁世凯政府以及梁启超、蔡元培等为代表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围绕北海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梳理,展示了不同政治力量对北海公园文化形象与景观设置的塑造过程。随后他从清代乾隆《御制雪中坐冰床即景图卷》入手,带领同学们探究20世纪20年代开放后的北海公园的景观营造与娱乐活动设置展现出的传统的断裂与延续。同时,他还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文学作家和青年学生在北海地区的活动与文学写作为线索,展现了“北海”这一城市空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被赋予的全新的文化含义。而在1928年首都南迁以后,随着北京(北平)城市功能定位的变化,北海公园的文化内涵与游览群体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他的分享为同学们详细地展示了北海公园的发展历史,也为观察城市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现场自学:寻迹北海·民国名胜古迹寻访大赛
在抵达北海公园后,本次活动的现场教学环节——名胜古迹寻访大赛正式开始。同学们以宿舍为单位划分为7个小组,每组选出1名同学担任组长兼摄影师。各组同学按照《北海古迹图册》中的线索完成比赛路线规划与走访游览,在游览过程中,各组成员需按照图册中的谜题文字和图片提示,找到民国老照片中出现的名胜古迹点位,并按照老照片的原角度进行还原打卡,完成照片拍摄。
进入公园后,各组同学如满天群星般散落在公园各个角落,有的三五成群地对照着地图规划比赛的线路;有的则漫步于公园的古迹之间,根据文字的提示寻找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本次现场教学对同学们而言是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既需要认真分析谜题和老照片中的关键信息,寻找关键景物作为参照物、确定准确的点位,同时还需要规划出一条最优路线,在最短时间内完整地走访游览整座公园。
冬日的晚霞染红了北海的天际,在比赛结束时间前,7个小组均完成了比赛,顺利提交了答题问卷。评委按照谜题的对应赋分标准对各组的打卡照片进行积分,计算出最后的比赛成绩,班主任吴羚靖老师为获奖小组成员颁发奖品并合影留念。
结 语
本次“明德视界”活动以北海公园为课堂,以“讲座领学+现场自学”的方式引领2023级强基计划历史学班学生回到历史现场,通过历史文本的阅读与文物古迹的走访深入了解了北海公园的前世今生,走进北京中轴线传承百年的历史文化,既是一次充满乐趣与挑战的户外实践,也是一次生动形象的专业教学,为同学们纵深观察城市的历史打开了一扇方法之窗。
文案 | 孟子杰
图片|明德书院2023级强基计划历史学班
编辑|学发联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