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课程介绍 | 《中西文明互鉴》

时间:2024-02-20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浏览量:

主持人寄语

你是否在寻找

一门贯通中西的多彩课程?

你是否困惑于

文明间的比较难以把握?

你是否期待着

思维火花的迸溅和不同见解的碰撞?

你是否想要在听课之外

更参与具体问题的讨论?

明德书院的《中西文明互鉴》就是这样一门课程!它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支持,我们将邀请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十五位老师带来系列讲座,从非常具体的问题入手,帮助同学们带着比较的视野鸟瞰中西文明的主要成就,感受人类文明的广博浩瀚。本课程以课前文献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研读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五次课后由老师或助教带领同学分组讨论阅读文献和思考题,夯实课堂讲授的内容,并做进一步的拓展。相信你一定能从这门课上收获属于你的比较视野和问题意识。《中西文明互鉴》期待你的加入!

——刘玮 《中西文明互鉴》主持人、哲学院教授

1 同学体验

文学院 管若彤

《中西文明互鉴》的课程组织十分新颖,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大学课堂的“博”与“深”!课程既通过每周不同主题的讲座课,让我们从不同视角了解中西文明的异同,拓宽眼界,打破学科差异;又给予我们足够的自主性,可以定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索,通过课后小组讨论加深自己对该主题的理解。

历史学院 杜佳缕

《中西文明互鉴》在一学期内从15个不同视角的专题进行中西对比,涉及学科从人文社科到科技工程,来自不同学院的老师以不同的专业视角解析中西方的差异究竟从何形成,大大拓展了我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对各个主题的全球性理解。这门课程我觉得最宝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在一门课上就有和各院老师交流的机会,这放眼全校都实属罕见;二是后续的作业中我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更深入的阅读研究,并与该主题的授课老师或者研究生师兄师姐进行交流,在课程广度足够拓展的同时也让我们在一两个主题上有深挖的可能。是超级有趣的课程体验!!!

公共管理学院 杨长昆

《中西文明互鉴》延续了刘玮老师一贯的浪漫学术风格。在中国与西方文明互鉴融合的大主题下,15位老师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以15个不同视角带领我们重新审视中西文明,在15次文明的交汇碰撞中刷新了我们对文明差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独创讨论环节,我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与专业领域的师兄师姐沟通交流,和志同道合的同伴们进行头脑风暴,学术体验拉满。总之,这门课值得大家一试!


2 课程信息

时间:每周五16:00-17:30(小班研讨时间另行确定)

地点:教一1102(小班研讨地点另行确定)


3 课程大纲

第1周 陈胜前(历史学院)

考古:中华文明为何如此不同?

第2周 姜 萌(历史学院)

历史:不同的史书带来了哪些不同的历史感?

第3周 徐建委(文学院)

文献:中国和古希腊的经典传统有何异同?

第4周 马晓稳(文学院)

语言:早期古典文字中,为什么汉字能长久?

第5周 吕如羽(外国语学院)

翻译:一篇中国故事有多少种翻译的可能?

第6周 马慎萧(马克思主义学院)

经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何异同?

第7周 黄 晨(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中国和西方的政治轨迹为何总是不同?

第8周 高仰光(法学院)

法律:“法自然”与“自然法”是一回事吗?

第9周 王小伟(哲学院)

科技:李约瑟难题有解吗?

第10周 刘 玮(哲学院)

哲学: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没有哲学?

第11周 张雪松(哲学院)

宗教:孙悟空的老家为什么是东胜神州?

第12周 娄 雨(教育学院)

教育:中国的书院和西方的大学有什么差别?

第13周 付阳华(艺术学院)

艺术:中国为什么看重业余艺术家?

第14周 王子奇(历史学院)

建筑:中西建筑何同何殊?

第15周 江 棘(文学院)

戏曲:“歌”与“剧”有什么差别?


文明交流,既有碰撞,亦有交融。

愿同学们在《中西文明互鉴》课程中

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中西文明,

拥有更为广博的学科视野!

《中西文明互鉴》欢迎所有人的参与!



文案 | 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 王奕然

编辑 | 学发联媒体工作室


上一篇:元宵佳节,书院创意手工等你开启!
下一篇:新年正是读书时 | 第五季“明德读书会”第二轮报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