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文明互鉴(八)哲学:中西哲学起点处的老子与赫拉克利特
时间:2025-04-16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浏览量:
当思想的星火在文明长河的两岸同时亮起,比较研究便成为跨越天堑的虹桥,让真理的回声在差异中激荡出新的和鸣。在哲学思想的破晓时刻,老子于春秋的动荡中写下《道德经》,提出"道"的哲学;赫拉克利特在地中海沿岸思考世界的本质,写下"逻各斯"的箴言。他们同样聆听天地的隐秘对话,触摸自然的无限纹理,体悟出永恒与变化、对立与统一的共同真理;他们也有不同的关切之处,当老子如水般润物无声的“道”,遇上赫拉克利特如火般永恒燃烧的“逻各斯”,这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成果,是两种文明的遥相对话,也是“比较哲学”研究的奇妙与魅力所在。
在本课程的第八讲中,我们将与刘玮老师一起手持比较的标尺,把握中西哲学源头处的智慧碰撞,反思跨文化交往的可能。
教师简介
刘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书院建设与管理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西方伦理和政治思想史,出版《公益与私利: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研究》,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卷)》,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译著十余部。
内容简介
老子和赫拉克利特是中西哲学源头处的重要思想家,对中西后世的思想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老子的“道”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也存在有趣的差别;他们对“变化”的重视、对于“自然”的强调、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等等,也经常被当作比较的对象。本次讲座将会首先展示“比较哲学”这个既广阔又充满争议的领域,随后聚焦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思想中一些值得比较的侧面,探索中西哲学源头处的宏大与精深。
课程信息
时间:4月18日(周五)16:00-17:30
地点:立德楼603
预习文献
1.David Wong, “Comparative Philosophy: Chinese and Western,” entry of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Jiyuan Yu, “Logos and Dao: Conceptions of Reality in Heraclitus and Laozi,” in Chenyang Li & Franklin Perkins, eds., Chinese Metaphysics and its Problem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05-119.
文案 | 金一舟
海报 |媒体与信息中心 罗文俊
排版 | 媒体与信息中心 樊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