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想象 | “社会想象与技术”研讨小组成员招募!

时间:2024-03-15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浏览量:


“未来想象”项目由书院建设与管理中心发起主办,通过围绕当下议题,分专题组建研讨小组,在吸收学科知识,分析技术变革,借鉴当代批评理论,并结合文学作品和新闻传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未来的自己、未来的国家、未来的社会、未来的世界、未来的人类进行自由想象,以专题沙龙和作品创作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学术训练基础上,创作多模态的相关非叙实作品。

当代人如何构想世界?实际上,我们构想世界的方式从来不是个体化的,而是社会过程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世界的想象也是一种“社会想象”。社会想象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如何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想象?这种想象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想象与技术”研讨小组是什么?

“社会想象与技术”研讨小组旨在通过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科技哲学等不同学科的视角,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对于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由此促进小组成员对于相关领域的探索。在文献阅读基础上,本研讨小组尝试进一步拓展上述议题之中的跨学科视角,自觉构建学术共同体,培育纵贯本硕博、横联不同学部学科群的有组织科研团队。

本研讨小组的讨论内容在经验层面上涵盖经济与政治制度、教育、互联网、社会不平等、医疗系统、第三世界的殖民-去殖民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本研讨小组试图探究各式各样的社会想象的方式。比如,我们如何构想其他国家人们的生活状态,我们如何设想自己的未来,我们如何想象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讨论上述的社会想象是如何嵌套在由技术话语、历史路径、组织制度、政治力量、认知模式等因素所编织成的复杂网络之中,又是如何同时牵涉历时性、观念-行动间关系、身体-思想间关系等社会科学之中最为根本的议题。

这是一次反思我们自己认知的尝试:当我们将世界看成某些形态的时候,退后一步,反思我们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看世界?


“社会想象与技术”研讨小组要做什么?

研讨方式:每周有固定学术议题,先由相关领域的研究生领读人进行一小时以内的文献评议,在此基础上展开一个小时以上的拓展讨论。研讨小组目前计划开展八周的研讨。

成员构成:专业、年级组成上不设限制,并格外鼓励以学术为志业的本科生参与其中。

参与要求:所有成员应在每周末预留相应的时间,保证相对稳定的出席,并且能够在研讨之前完成相关文献的阅读(约每周100~200页文献,含英文)。

本研讨小组不设硬性要求的作业,但希望成员能够将研讨内容结合到自身已有的研究兴趣之中,将其转换为自身的科研成果。相关成果(包括研究计划等)拟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在研讨小组内部进行报告与评议。

在每次研讨前,研讨小组成员需要围绕阅读材料思考和厘清以下问题:

(1)作品的核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的;

(3)作者所讨论的内容在何种意义上牵涉了“社会想象与技术”的主题,又涉及了哪些更为深层的理论议程与现实关切;

(4)如何锁定特定文献背后所关联的研究脉络,并从其中进一步提取后续研究所需的文献。


研讨文献与议程设置(拟定)

1 第一周 什么是社会想象?为什么是社会想象?

Beckert, Jens and Lisa Suckert. “The future as a social fact. The analysis of perceptions of the future in sociology.” Poetics (2020): 101499.(可替换)(译名:《未来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社会学中对于未来感知的分析》)

Suckert, Lisa. “Back to the Futur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Expectations, Aspirations andImagined Future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3 (2022): 393 - 428.(可替换)(《重返未来:预期、愿景以及想象的未来的社会学视角》)

Frye, Margaret. “Bright Futures in Malawi’s New Dawn: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s Assertions of Identit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7 (2012): 1565 - 1624.(《马拉维曙光之中的光明未来:教育愿景作为身份认同的确证》)

拓展阅读:

Lena, Jennifer C. et al. 2019.Measuring Culture,New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1 Measuring Culture in People.(《丈量文化》)

Meyer, John W. and Brian Rowan.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3 (1977): 340 - 363.(《制度化的组织:正式结构作为仪式与迷思》)

DiMaggio, Paul. “Culture and cognition.”Review of Sociology23 (1997): 263-287.(《文化与认知》)

Swidler, Ann. 2001. Talk of Love: How Culture Matter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谈情说爱:文化如何运作》)

2 第二周 技术如何牵扯社会想象?

Vaughan, Diane. 1996. The Challenger launch decision: Risky technology, culture, and deviance at NAS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apter 2&10.(《挑战者号发射中的抉择:NASA的高风险技术,文化以及偏误》)

Stuart, Forrest. 2020. Ballad of the bullet: Gangs, drill music, and the power of online infa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eface, Chapter 1&2.(《枪弹之歌:帮派,匪帮音乐与网络恶名的力量》)

拓展阅读:

Chu, J. 2021. Cameras of Merit or Engines of Inequality? College Ranking Systems and the Enrollment of Disadvantaged Student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26: 1307 - 1346. (《才能的镜子或是不平等的引擎?:大学排名系统以及劣势学生的录取》)

Cotter, K. 2019. Playing the Visibility Game: How Digital Influencers and Algorithms Negotiate Influence on Instagram.New Media & Society, 21(4), 895–913.(《玩弄可视性:网红和算法如何在Instagram上协商影响力》)

Shull, Peter B. et al. 2014. “Quantified Self and Human Movement: a Review on the Clinical Impact of Wearable Sensing and Feedback for Gait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Gait & posture 40 (1) : 11-9 .(《数字自我与人类活动:对于可穿戴式传感与反馈技术在步态分析与干预中的临床应用综述》)

3 第三周 想象中的非洲

弗朗茨·法农:《黑皮肤,白面具》,张香筠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

罗钢、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77-294。

拓展阅读:

赵稀方:《后殖民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9-28。

马哈茂德·马姆达尼:《界而治之:原住民作为政治身份》,田立年译,人民出版社,2016:1-55。

4 第四周 疾病的想象——以艾滋病为例

郭金华:《与疾病相关的污名——以中国的精神疾病与艾滋病污名为例》,《学术月刊》2015年第7期。

景军:《艾滋病谣言的社会渊源:道德恐慌与信任危机》,《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潘绥铭、黄盈盈、李栒:《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翁乃群:《艾滋病的社会文化建构》,《清华社会学评论》2001年第1期。

张有春:《污名与艾滋病话语在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拓展阅读: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81-161。

5 第五周 医生职业:关于一群人的“专业性”想象

Abbott,A.D. 1988. The system of professions: An essay on the division of expert lab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apter 1-3.(《职业系统:一篇关于专业分工的论文》)

Freidson, E. (1984). The Changing Nature of Professional Control.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0(1), 1–20. (《职业控制的变动性》)

拓展阅读:

Underhill, P. 1992. Alternative Views of Science in Intra‐Professional Conflict: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the Medical and Surgical Elite 1815–58. 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5(3), 322–350. (《科学专业内部冲突中的替代观点:1815-1856年的全科医生,医学和外科精英》)

Noordegraaf, M. (2016). Reconfiguring Professional Work: Changing Forms of Professionalism in Public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48(7), 783–810. (《重塑职业工作:公共服务领域专业主义的形态变化》)

6 第六周 专业知识:是一个自主、中立的世界吗?

Eyal, G. 2019. The crisis of expertise. Polity. Chapter 2. (《专业性的危机》)

雷祥麟:《非驴非马:中医、西医与现代中国的相互形塑》,陈信宏译,左岸文化出版社,2024.

拓展阅读:

Epstein, S. 1995. The Construction of Lay Expertise: AIDS Activism and the Forging of Credibility in the Reform of Clinical Trials. Science, Technology, & Human Values, 20(4), 408–437. (《外行专家的建构:艾滋病活动与临床试验改革中的可信性塑造》)

Cook, S. D. N., & Brown, J. S. (1999). Bridging Epistemologies: The Generative Dance Between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nd Organizational Knowing. Organization Science, 10(4), 381–400.(《连结认知论:知识和组织化学习之间的生成性互构》)

7 第七周 科学规范作为一种想象

马克思·舍勒著, 艾彦译:《知识社会学问题》. 译林出版社, 2012. 第三章第四节:关于实证科学社会学:科学和技术、经济.(总论:被建构的科学规范)

Mulkay, Michael.2014. Science and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Routledge. Chapter 3 Culture Interpretation in Science. (《科学与知识社会学》)

Abbott, Andrew. 2010. Chaos of disciplin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apter 1 The Chaos of Discipline. (《混乱的科系;第一章:混乱的科系》)

拓展阅读:

米歇尔·福柯著, 董树宝译:《知识考古学》. 三联书店, 2021. 第四章第六节: 科学与知识.

McMahan, Peter, and Daniel A. McFarland. 'Creative destruction: the structural consequences of scientific cur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86.2 (2021): 341-376. (《“摧毁创新”:科学文献展演的结构性后果》)

8 第八周 面向未来的知识生产

Etzkowitz, Henry, Loet Leydesdorff.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 2” 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 Research policy 29.2 (2000): 109-123. (《创新的动态:从国家系统与“Mode 2”到大学-工业-政府三重螺旋理论》)

Leahey, Erin. 'From sole investigator to team scientist: Trends in the practice and study of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2 (2016): 81-100. (《从单一研究者到团队科学家:团队合作研究与实践的趋势》)

拓展阅读:

Limoges, Camille, et al. '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1994): 1-192. (《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中科学与研究的动态》)

Klein, Julie Thompson. Beyond interdisciplinarity: Boundary work,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 Chapter1.2: Discourse of Boundary Crossing. (《超越跨学科:边界工作、交流与合作》)

Castellani, Brian C., and Rajeev Rajaram. 'Big Data mining and complexity.' (2022). Part I: Thinking critically and complex.(《大数据挖掘与复杂性》)

在社会快速变迁的时代中,个体想象世界的方式也被剧烈变迁的社会所冲击,值得我们对自己发问:我们要怎么看待世界?如何处理自己对世界的想象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认知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愿意与我们一起探究“社会想象”,如果你希望拥有独立推进科研项目的尝试,如果你希望培养与不同学科研究人员亲切对话、深度沟通的能力,欢迎加入我们的研讨小组,一起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学术的成长!


问卷星二维码

(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19日)

主办 | 书院建设与管理中心

承办 | 新民书院明德书院明理书院

设计 | 唐颖


上一篇:中西文明互鉴(五)翻译:一篇中国故事有多少种翻译的可能?
下一篇:书院男篮 | 拿下外卡,春季学期再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