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书院 · 志学季 | 通识国学院

时间:2021-05-12    来源:    浏览量:

时间

2021年5月14日8:00-9:30

地点

教三3101

主讲教师

华建光吴洋黄维忠

讲座课程内容

· 人大国学院概况

—— 吴洋副教授、副院长

· 国学研究为何要文史哲贯通

—— 华建光副教授、副书记兼副院长

· 大国学与国家战略

——黄维忠教授、西域古典学系主任

· 师生交流——解答同学们关于专业选择、国学院人才培养的问题和疑惑。

明德书院· 志学季| 师兄师姐访谈——国学篇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大家对各个学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到了即将面临专业选择的时刻,让我们跟着明德书院志学季中的学院访谈板块,对话来自文/史/哲/国不同专业的师兄师姐——逐一了解各个学科、专业、学习方法及学习心得。当然,也会有对同学们的建议和期待。

本期是三位来自国学院的师兄师姐访谈合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学院(19级本科生余天伟)

1、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评价自己所学的专业。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字面意思)

2、是什么激起了你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高三时有幸在B站上听了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讲座,从此与杜诗结缘。起初是感觉嘴里“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后来也逐渐了解到杜甫生平、杜诗文献等方面的知识,体会也更加深刻,感觉到“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仍然是断章取义)。

3、当前学习生活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书架早已堆满,然而连《左传》《诗经》《史记》等经典都未能通读,因此常常感觉自己根柢短浅。而且,现在事务繁多,读书时间少且碎片化,因此担心自己难以积累文献功底。

4、谈谈对所学习专业学科的理解,如果可以的话,分享一些学习心得给师弟师妹吧。

个人认为章实斋总结得很精到:“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国学研究的一切都可以围绕“考索之功”、“独断之学”而展开。国学院打破文史哲的学科分立,一是为全面提高我们甄别、解读文献的能力,二是为我们提供不同的解读角度和理论知识(例如从经学与文学的不同视角解读《诗经》),也正是从这两方面出发。我认为,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以目录、版本、校勘、文字、音韵、训诂及各民族语言为基础,广泛涉猎各学科理论,建立对古代中国的立体了解。

5、作为过来人,对将要深造本专业的师弟师妹的建议是什么?

总的原则是“好学深思,多闻阙疑”,尤其要重视元典精读,重视小学、文献学功底的积累。

6、给师弟师妹推荐下自己在专业内最喜欢的书吧。

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

张之洞有一名言:“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迳矣。”这句话粗看来有点凡尔赛,但细细想来确实有其道理。古代中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成果,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只能有选择地接受其中精华的部分(因为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如果仅仅钻研几部经典,我们就会缺乏对古代学术全貌的认知,也可能出现盲人摸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广泛介绍各类书籍的目录学著作就成为我们入门的最佳途径之一。

《四库提要》是传统目录学集大成之作,是清代学者分类、总结其知识世界的结晶。而我们面对的汉语古籍与当时差距并不大,因此这本书同样可以指导了解古籍概貌。但是《四库提要》卷帙浩繁,难以通读,我们仍需要选择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来读。个人认为,四部四十四类的序文(共48篇)最为重要,如果能读毕,学术源流、重要著作就都了然于胸了。当然,这些序文旁征博引,需要一定基础,因此我推荐张舜徽先生的《四库提要叙讲疏》,可以减少一定的阅读困难。

国学院(18级本科生某师姐)

1、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评价自己所学的专业。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2、是什么激起了你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当前学习生活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学术研究的路径。

4、谈谈对所学习专业学科的理解,如果可以的话,分享一些学习心得给师弟师妹吧。

哲学是立身的学科,我的专业方向(中国哲学)更偏向于道德哲学,所以学术过程也同时是内省的过程,它帮助你更接近一个“成人”。

5、作为过来人,对将要深造本专业的师弟师妹的建议是什么?

将姿态放低,将眼界调高,永远做一个有常识的人,有悲悯心的人。

6、给师弟师妹推荐下自己在专业内最喜欢的书吧。

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也没有一本书是普适性的,读书有情境,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读同样的书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重要的不是读什么书,而是一直在读,一直喜欢读。

国学院(20级研究生姬越)

1、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评价自己所学的专业。

语言学偏重实证,相对比较抽象。古代语言的研究更是如此。不过梭罗《瓦尔登湖》里有这么一段话,可以写下来和大家共勉:“那是很值得的:花费那些少年的岁月,那些值得珍惜的光阴,来学会一种古代文字。即使只学会了几个字,它们却是从街头巷尾的琐碎平凡之中被提炼出来的语言,是永久的暗示,具有永恒的激发力量。”

2、是什么激起了你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其实我从小就对各种语言文字以及相关的书法、字体之类很感兴趣。但要具体到专业,不管是中国传统的音韵文字训诂,还是西方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最吸引我的地方,大概都可以用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主人公查理的一句话来形容:“最大的兴趣是古代语言的语源学……令人讶异的是,许多看似分离的东西,竟然可以奇妙地联结。”

3、当前学习生活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最大的困惑当然是还不知道硕论写什么了(不是。

4、谈谈对所学习专业学科的理解,如果可以的话,分享一些学习心得给师弟师妹吧。

语言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语言学的现象和材料也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对我来说,一个很常用的方法就是多开脑洞:没事的时候随便看到一个字/词,就去想想到它的字形演变、古音构拟,或者在其他语言中的形式……在这种漫无边际的联想中,往往能把不少单独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当然,这种方法对学习外语以至于其他很多专业的知识都是适用的;但对语言学来说,这种“活学活用”的便捷和趣味大概是最明显的。

5、作为过来人,对将要深造本专业的师弟师妹的建议是什么?

就专业本身来说,汪维辉老师所谓“语文学的功底,语言学的眼光”概括得相当精准。说得通俗些,就是要能理论和材料“两条腿走路”。如果从具体学习的角度,大概可以补充以下一些建议,选择其他方向的同学也许也可以参考:

一是学习范围大可以宽泛一些,不必急于要精通本专业的方方面面——即便只限于某个具体的方向,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有兴趣,各个方向以至于其他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多少有所涉猎。这应该也是国学院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之一。

二是可以多学几门(古典)语言。语言学理论和具体语言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国学院有很多西域历史语言的课程,即便不做语言学的研究,掌握的语言越多(不管是现代语言还是古典语言),可用的材料和研究的视野也会越广阔。换个更浪漫的说法:“你会多少种语言,你就生活了多少次。”(这里可以补充一句,学好英语固然重要,但英语学得好坏和其他语言的学习其实没有必然关系,不要因为以前英语成绩不够出色而产生抵触心理。)

三是尽量对计算机技术有些了解。虽然不一定要去学习编程、统计,但平时关注一下相关技术的进展,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具体在“专”和“博”之间如何平衡,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兴趣,自己去实践、取舍。

6、给师弟师妹推荐下自己在专业内最喜欢的书吧。

每个专业的经典著作,想必以后在课堂上肯定都会经常听到,所以这里就只推荐一些比较轻松的入门书,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

如果想对语言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很推荐《创造语言的艺术》。这本书形式上是教读者如何自己发明一门语言,但其实对语音、语法、词汇、文字和语言演变等各个分支学科都有很系统的介绍。虽然目前没有汉译本,但是语言相当平易风趣,不涉及太多专业术语,还是比较好读的;同时也可以练习英语,一举两得。

如果更倾向于读中文书,可以直接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2010)和弗罗姆金等《语言引论》(汉译本2017)这两本经典的教材。两者风格各有不同,可以配合使用:前者虽薄,但扎实紧凑、短小精悍;后者虽厚,但娓娓道来、论述详尽。


上一篇:书院志学季 · 学术习作坊 | 历史学院刘文远老师: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下一篇:书院志学季 · 学术习作坊 | 文学院张振老师:读书笔记撰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