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互鉴(二)历史:中西史学如何殊途同归?
时间:2024-02-27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浏览量:
中西史学,虽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却殊途同归,共同致力于探寻人类历史的脉络与真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西方史学家各自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记录着各自文明的发展轨迹。本次课程中,姜萌老师将带领我们一览不同文化背景下历史研究的不同路径,领略中西史学的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简介
姜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史学史、思想史、公共史学。出版《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中国现代历史叙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在清末的实践》《从“新史学”到“新汉学”——清末民初文史之学发展历程研究》等论著;主编《公共史学概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常识初编》和《中国公共史学集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先后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青年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等十余项教学科研荣誉。
课程信息
时间:3月1日(周五)16:00-17:30
地点:教一1102
课程简介
中西古代文明各自独立孕育发展出了历史学。以真实为基础存留历史记忆是两者共同的目标,以政治史为核心内容是两者共同的表现。但是由于中西政治和文化的明显差异,西方古代(含中世纪)史学长期与神学关系紧密,未能发展出成熟稳定的体例,中国史学则很早摆脱了神学,发展出成熟稳定的体例,并成为士大夫的精神支柱。当下的中西史学如何在理解差异的前提下“殊途同归”?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预习文献
《司马迁与希罗多德》戴晋新
《古代中西史学异同》沈刚伯
文案 | 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 王奕然
海报 | 学发联媒体工作室 金笑寒
设计 | 孟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