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书院2023-2024学年《中西文明互鉴》课程回顾

时间:2024-07-08    来源:    浏览量:

明德书院逐步健全与学院、学科、专业协同机制,统筹通识课、公共课、部类共同课、实习实践课等课程建设,打造适应学生个性化培养需要的书院特色课程和学科融合性课程。书院特色课程《中西文明互鉴》入选“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

《中西文明互鉴》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势,邀请各领域资深教师和教学名师,从文学、历史、哲学、国学、艺术五个板块的具体问题入手,以中外比较视野鸟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为学生日后更加专业地学习人文学科提供提纲挈领的指引。

考古:中华文明为何如此不同?

image.png

主讲人: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石器分析等。著有《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思考考古》《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等。

历史:中西史学如何殊途同归?

image.png

主讲人:姜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史学史、思想史、公共史学。出版《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中国现代历史叙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在清末的实践》《从“新史学”到“新汉学”——清末民初文史之学发展历程研究》等论著;主编《公共史学概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常识初编》和《中国公共史学集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先后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青年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等十余项教学科研荣誉。

文献:中国和古希腊的经典传统有何异同?

image.png

主讲人:徐建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战国秦汉学术史、文学史;著作有《文本革命:刘向、<汉书·艺文志>与早期文本研究》《诗经国风新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笺证》《文献考古:关于〈左传〉〈史记)关系的研究》《从文献到文本:先唐经典文献的抄撰与流变》等。

语言:早期古典文字中,为什么汉字能长久?

image.png

主讲人:马晓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讲授“古文字引论”“战国文字研究”等课程

翻译:一篇中国故事有多少种翻译的可能?

image.png

主讲人:吕如羽,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包括法国汉学、翻译理论、法国文学批评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话本小说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发表该领域论文数篇。另有多部译著出版,凭借《退稿图书馆》获得第十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新人奖。

经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何异同?

image.png

主讲人:马慎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出版《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机制研究》《95后〈资本论〉奇思妙想》等专著,在《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讲授“《资本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等课程。

科技:李约瑟难题有解吗?

image.png

主讲人: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科技伦理学。近著有《日常的深处,日用之物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技术意向性与现代技术治理》,与 Pak-Hang Wong合编Harmonious Technology: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这些工作试图超越技术工具论视角,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资源,为理解技术的本质提供新颖思路。

政治:两千年来中国与西方的政治轨迹为何总是不同?

image.png

主讲人:黄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兼任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秘书长、武汉大学科技创新与法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政治学》副主编以及多份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中国人民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兴趣包括历史政治学、定性研究方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中国国家史等,在《政治学研究》、《世界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法律:“法自然”与“自然法”是一回事吗?

image.png

主讲人:高仰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讲授中国法律史、外国法律史、罗马法、古代语言与古典法、欧洲公法史、全球法律文明史等课程。

哲学: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

image.png

主讲人:刘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吴玉章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西方伦理和政治思想史,出版《马基雅维利与现代性》《公益与私利: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研究》,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卷),发表论文30余篇。

宗教:孙悟空的老家为什么是东胜神州?

image.png

主讲人:张雪松,笔名雨山,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学术专著5部:《法雨灵岩:中国佛教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印光法师研究》《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佛教“法缘宗族”研究:中国宗教组织模式探析》《有客西来 东渐华风:中国古代欧亚大陆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译著《天蓝色的彼岸》等4部。

教育:中国传统书院与中世纪大学有什么差别?

image.png

主讲人:娄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本硕博均在教育学土生土长,由北京师范大学及北京大学共同培育,受石中英师与陈向明师亲炙多年。崇古典,爱哲学,略涉宗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与思想史;主要讲授课程为中外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教育学主文献研读。

艺术:中国为什么看重业余艺术家?

image.png

主讲人:付阳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艺术史、明清绘画史、地域美术研究、绘画鉴藏等。出版有专著《明遗民画家研究》、《明遗民绘画的图像叙事》。

建筑:中西建筑何同何殊?

image.png

主讲人:王子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考古文博系副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本科、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和城市考古、宋元考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并在隋唐长安城、辽上京城、东魏北齐邺城等都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参与多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工作,曾主持、参与多项大型展览的策划工作。

戏剧:中西戏剧何以同源异形?

image.png

主讲人:江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玉章青年学者。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央戏剧学院特约研究员,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研工作室领军人物。从事比较戏剧与近现代戏剧史论、民间戏剧文化研究,出版有专著《穿过“巨龙之眼”——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1919-1937)》、《秧歌戏与乡村女性》等。编译出版《梅兰芳菲:梅兰芳在日本》文献纪实汇编。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成果曾获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第四、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202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等。


编辑|吴梦阳



下一篇:2024年明德书院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暨推优荣誉答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