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互鉴(十三)艺术:中国为什么看重业余艺术家?

时间:2024-05-22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浏览量:

士人之画,“业余”之作,源自晋唐,兴于宋元,盛在明清。自“士夫画”提出,业余文人与职业画家之画作走向分野,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中,逐步发展为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高雅艺术。“士夫画”追求以形写神,其墨淡,其意浓,其笔简,其韵长,兴之所至,信笔拈来,承载的是亦忧亦乐,表达的是真性真情。而西方画家则多有不同,往往在长期专业的训练下走向职业画家之路。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付阳华老师,共同探讨“中国为什么看重业余画家”。


教师简介


付阳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艺术史、明清绘画史、地域美术研究、绘画鉴藏等。出版有专著《明遗民画家研究》、《明遗民绘画的图像叙事》。


课程信息


时间:5月24日(周五)16:00-17:30

地点:教一1102


课程简介


在西方现代艺术出现之前,一个人想成为艺术家,往往需要长期的训练。在中国,职业艺术家自古以来也并不缺乏,但是情境与西方有别。

晋唐以来,艺术名家辈出,堪称中国职业画家的黄金时代。但宋代苏轼提出了“士夫画”的概念,从此,艺术家身份的分野对画史的建构形成了重要影响。元、明时代的赵孟頫、董其昌等人从理论和实践上用学养、书法、以及身份地位提高艺术家的门槛,诗、书、画、印等文人元素在历代文化中不断叠加,使得文人绘画在元、明、清数百年时间成为画坛主流。


预习文献


张安治 :《论中国文人画》

卜寿珊:《回溯文人与文人画崛起的时代,以及社会图景的演变》

高居翰 :《山外山》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预习文献



文案 | 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 马琛沣

海报 | 学发联媒体工作室 金笑寒

设计 | 学发联媒体工作室 张时雨


上一篇:活动预告 | 中医科普进校园 朋辈互助体验基础保健
下一篇:明德茶话 | 走进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