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季|中西文明互鉴(十四)建筑:材料、结构与观念,中西建筑何同何殊?
时间:2023-06-07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浏览量:
“建筑是岁月的时钟,凝固无数穿越时间的美。”辗转于雕梁画栋之间,中国木制建筑的背后,彰显着古代建筑工师的匠心独运;而遥看众多的浮雕石柱,西方石料建筑的屹立,宣告着物与人的永恒接力。
或层台累榭,婉约灵动,或庄严肃穆,恢宏大气,中西建筑皆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着人类共有的建筑智慧,却又昭示着不同文明的价值观念。本周五,让我们循着王子奇老师的思路,探访千年古建的奥秘,感受中西方建筑之同殊。
教师简介:
王子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考古文博系副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本科、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和城市考古、宋元考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并在隋唐长安城、辽上京城、东魏北齐邺城等都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参与多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工作,曾主持、参与多项大型展览的策划工作。
讲座信息:
时间:2023年6月9日(星期五)
16:00——17:30
地点:公共教学楼一楼1102
讲座简介:
梁思成先生曾这样评价中国建筑:“数千年来无遽变之际、掺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林徽音先生也说:“中国建筑为东方独立系统,数千年来,继承演变,流布极广大的区域”。中国古代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并形成成熟的木结构体系而为世界瞩目。为什么如此?在中国古建筑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材料、结构以外,又形成了那些与西方建筑不同的建筑观念,对今天的建筑创作又有哪些启示?
预习文献:
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梁思成《拙匠随笔》
文案|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梁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