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季|中西文明互鉴(八)战争:战争之道如何体现文化差异
时间:2023-04-18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浏览量:
征战天下,戈马讨四方;逐鹿中原,时势造英雄。漫漫历史长河中,战争最让人恐惧,又最让人好奇。从长平到布匿,从始皇嬴政到征服者凯撒,战争造就了一个个跨民族的大帝国。
然而,战争绝不只是你死我亡。战场上的撕杀,是帷幄中兵法的演绎,更是两支力量的全方位比拼。兴起于西戎的秦国横扫六合,成吉思汗的铁骑血洗欧亚,拿破仑的方阵称霸欧洲,历史上的战争方式和理念层出不穷。但是,在某个时代的视域下,又总有一种特定的战略思想传统占据主流。战争方式的大同小异,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历史政治背景?在和平的当下,我们依然需要重新审视战争,考察战争何以作为政治之延申,思考属于这个时代的战略。本周五,让我们循着时殷弘老师的目光,越过金戈铁马,到那血雨腥风的沙场上,探求中西战争之道。
教师简介
时殷弘,1988年在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至2021年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曾任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教授、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安阿伯分校公共政策讲学教授、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讲学教授。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国际关系史、战略理论和战略史、当今国际政治、东亚安全、中美两国对外政策研究。已出版个人著作18部、译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640余篇。已发表的论著中许多有较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多次获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
讲座信息
时间:2023年4月21日(星期五)
16:00-17:30
地点:公共教学一楼1102
讲座简介
凡历史长久的民族国家,必然打过简直无数场战争,必然简直无数次使用过截然不同的战争方式。然而,纵观其历史,可以发现在一个大时代(即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内,只有一类战争方式占据主流,只有一类与之相应的战略思想传统占据主流。其中一类我们可称为孙子式的(或费边式、“经典欧洲”或“前拿破仑”式)的,另一类我们可称为克劳塞维茨式(或白起式、李靖式、朱棣式或毛泽东解放战争式)的。它们最深刻地植根于一个民族国家在一个大时代的生活方式、文化、基本政治及其历史遗传。
至于什么是孙子式和克劳塞维茨式的战争方式和战略思想,为何用这两者分别标志中西用兵之道,战争和战略理论方面有无对于两者俱有褒贬、将它们结合起来的典范,则是我们要谈论的主题。
预习文献
时殷弘 《武装的中国:千年战略传统及其外交意蕴》
马基雅维利《用兵之道》解释性论文
文案|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