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明德读书会漫谈(二)
时间:2023-12-28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浏览量:
从金秋九月走向京城冷冬,明德读书会又陪伴着师生度过了一个学期。“天道酬勤,地道酬善”,经过12周的持续阅读和积累,同学们收获如何?为此,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邀请到本季明德读书会的同学们进行漫谈,一起看看交流的共振与思想的碰撞,共同听听书本内外的新认识、新思考与新启发!
Q2:所读书籍中令你最受益匪浅/耳目一新的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感触?
1《马可·波罗行纪》班长周扬远
书中最令我感到新奇的内容应该就是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行程,尤其是其在南方游历的部分。他曾奉忽必烈之命出使各地,在看到马可·波罗有踏足过我家乡土地时着实有些吃惊,他笔下记述的南方名物风俗于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很多文化风俗在今天仍有遗存或者有存在过的印记,陌生在于有些风俗与现下大相径庭。当然这其中必然有时代演变的因素,但正是这种夹杂着陌生的亲切感让我对这本行纪愈发着迷,也让我想从文字的细节之中探寻更多关于我家乡的精彩内容。
(《马可·波罗行纪》读书班现场)
2《易经》班长程昊怡
书中令我最受益匪浅的内容就是有关国学的新知识。之前一直对国学很感兴趣,但始终缺乏一个引路人。辛老师在读书班上的《易经》讲解非常详尽,让我见到了国学严谨考究的一面。我在里面读到了很多卦爻辞,其中有很多至今没有足够史料可以去权威解释的内容,这些让我体会到国学研究空间的深广,也让我认识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含义。
(《易经》读书班现场)
3《语言的历史》班长田卓涵
在《语言的历史》一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方言部分的内容。它告诉我们不要为自己的方言感到自卑,语言只有完善与否,没有优劣之分。方言有自己的魅力,有自己的象征,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读《语言的历史》帮助我改变了对语言的偏见,并让我对语言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语言的历史》读书班现场)
4《悲剧的诞生》读者甄凯
《悲剧的诞生》可以说是尼采意志哲学的起点,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得以更清晰地理解尼采思想的形成过程。在体味尼采哲学之外,对于我们由《悲剧的诞生》出发去拓深对西方古典和历史传统的理解也大有裨益。作者本人的文字功底和译者的严谨翻译功夫大大降低了阅读理解的门槛,《悲剧的诞生》一书对古典、艺术学、传统哲学和近代欧陆哲学的爱好者可谓甚是友好。
(《悲剧的诞生》读书班现场)
5《论科学与文艺》班长盛谨恺
卢梭书中提到的“科学与艺术”是指当时启蒙运动所带来的科技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卢梭的疑问实际是在探讨启蒙运动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是否对社会道德有正面的影响,这对当今社会的我们从多角度思考类似问题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论科学与文艺》读书班现场)
6《体国经野之道》班长郭恒江
《体国经野之道》这本书中让我最感到惊喜同时也是收获最大的一部分是对行政区划层级增减的分析与总结。作者并未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分析和历史事实的列举,而是巧妙地将2000年来行政区划层级增减总结为三个循环,让人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有了更深的记忆和理解,认识到了行政层级变化的规律性。同时,结合老师讲解的与周振鹤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华林甫的两大循环说,我们对古今行政层级的变化有了深层次的本质认识,体会到了历史地理在当今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体国经野之道》读书班现场)
7《三国志》读者吴祎铭
与我们从小熟知的《三国演义》以蜀国为主题正统的思路不同,《三国志》作为纪传体断代史,分别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并且以魏志最为详细,帮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为学习魏晋南北朝尤其是三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国志》读书班现场)
8《波斯人》班长张泽凯
《波斯人》是古希腊悲剧中为数不多的对现实事情进行改编的作品,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直观地感受到古希腊人的价值取向与世界观。刘玮老师通过比照希腊语的原著和希罗多德的《历史》,将其中的隐喻与构思更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萨拉米斯海战的壮阔与悲怆。
(《波斯人》读书班现场)
下一期的明德读书会漫谈,将围绕“在读书班研读中,有没有哪位同学或老师的分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展开,敬请期待!
文案 | 读书班的同学们
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 王哲
摄影| 高兰丫 刘昱祺庄妍 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