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学季|明德视界 数字人文中的文本可视化活动回顾
时间:2022-11-14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浏览量:
11月9日,由明德书院与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明德视界·重走那时路——数字人文中的文本可视化”活动在信息楼顺利进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刘力超老师来为同学们分享数字人文的相关技术及成果,并带领同学们亲手体验文本处理和可视化的流程。
首先,刘力超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三维实物建模的一些案例,“北京记忆”作为信管学院数字人文团队负责的主要科研项目之一,通过3D扫描技术以电子档案形式保存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纪念章”等。接着,刘力超老师为同学们讲解3D扫描的工作原理并演示使用设备的具体步骤,详实生动的讲解使大家对三维实物扫描技术有了初步认识。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操作三维扫描仪器,以特定角度扫描事先准备好的印章实物,并在电脑上运用软件进行处理,初步模型便跃然眼前,大家无不感叹数字前沿技术的魔力。
此后,老师在现场解答同学们关于数字人文的问题。有同学提出“数字人文到底更多地偏向前者还是后者”,刘老师对此进行回答称“数字人文不能说是特别偏向哪一者,在数字人文的发展中,既需要信息和数据处理方面的人才提供技术支持,也需要人文方面的专家来对文本进行阐释,当然在这之间,双方可能会产生分歧,这时就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共同促进数字人文的发展。”
体验三维实物建模之后,刘老师带领大家到信息资源管理学院403学习文本可视化呈现。刘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Flourish、Datawrapper及兰图绘三个网站并带领大家对徐霞客的《滇游日记》进行文本可视化处理。首先运用Datawrapper对《滇游日记》进行词频统计并利用Flourish网站制作词云图,更直观地看出《滇游日记》中的词汇使用情况。刘老师将徐霞客在云南的游踪进行坐标化,指导大家利用兰图绘制作了徐霞客在云南考察时的时序地图,彻底让《滇游日记》中扁平的地名鲜活起来,变成了地图上可视的行踪。
同学们对本次讲座感触颇深——
随着数字人文的不断发展,终有一日我们能够将文本内容重新真实地构建在3D模型中,构建在虚拟空间里,让文本从可视到可感,将文明古老的辉煌重现于今日,与古人跨越时空更加真实的共鸣。
——刘泓锋
数字人文作为跨学科的研究将尖端科技与传统文化进行了完美融合,既拓展了数字技术与信息科学的维度、拓宽了其领域,又为人文学科赋予新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可能。
——田雨桐
从前是只有耳闻数字人文的时期,今天却能直观地感受科技与人文碰撞的奇妙。操纵3D扫描仪,仿佛手执神笔,在虚拟世界中擘画文物;绘制可视化数据图,如同登临泰岳,一览众山洞见文本里的密匙。
——盛谨恺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数字人文体验活动走向尾声。此次活动让同学们看到了文本之外别样的世界,加深了对跨学科研究的认识,产生了对数字人文领域的浓厚兴趣。
文案|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 林辉宏